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投稿邮箱:mwnews@sina.com
       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

        续文脉 迎“世遗”(之五)

        365bet娱乐网站_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_旧版彩票365下载

        http://www.zwenet.com  2020-08-26 11:16:20      【字号

        走进海屿村:历史韵味悠长

          本期《续文脉,迎“世遗”系列专题将与大家一同走进琅岐镇海屿村,走访两处古迹。

          本报记者郭颖陈晓静文/图

        走进海屿村:历史韵味悠长

        走进海屿村:历史韵味悠长

        走进海屿村:历史韵味悠长

        走进海屿村:历史韵味悠长

        走进海屿村:历史韵味悠长

        走进海屿村:历史韵味悠长

        走进海屿村:历史韵味悠长

          海屿南面村口的妈祖河畔立着一尊高高的大理石妈祖像,她手捧如意眼视远方,端庄威严。其身后是一座天后宫。

          海屿天后宫坐北向南,依山傍海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。正面立石牌坊,中嵌“天后宫”。前后3进,门前厅建戏台、左右酒楼,戏台顶饰藻井;中为石砌天井,两边钟鼓楼,下为神龛;登石阶为正殿,抬梁式木构架,雕梁画栋,雄伟堂皇。中祀天后,左为孔圣王殿,右为顺天圣母殿。

          据了解,海屿天后宫始建于明嘉靖甲申年(公元1524年),由莆田湄洲妈祖庙分炉而来,全座仿莆田湄洲妈祖宫而建。后经六次扩建重修,清光绪癸卯年(1902午)重修海屿天后宫残碑尚存,记载重修天后宫有关事宜。过去曾改作他用,20世纪90年代依原貌修复。

        走进海屿村:历史韵味悠长

          义湖开湖碑

          一进村,便能看到村口有一口方圆8亩左右的美丽古湖,名叫义湖。湖三面古榕环绕,周围房舍鳞次栉比,湖水清澈如镜,碧波荡漾。岁月流逝,沧桑巨变,这口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湖闪烁着乡村文明之光。

          义湖的东面山坡上建有“关西杨氏宗祠”古朴典雅,宗祠前面的古榕树下屹立一方明代义湖开湖碑,碑为花冈石质,高212厘米,宽70厘米,厚15厘米,碑正面碑额横刻“皇明”两字,中间镌刻“杨公仕琮田开湖”八个大字,字径15.5厘米,苍劲有力,左边镌刻“万历丁未年十二月通乡立”。字迹清晰,行书直下两行。

          碑的背面碑额横刻“义湖记”三个大字,碑记直下8行,楷书,记刻明代开辟义湖有关事宜及捐资者芳名,因年代已久,字刻多已模糊不清。

          记者了解到,这方弥足珍贵的明代义湖开湖碑,原本是立在义湖边湖亭内,公社化破“四旧”时被造反派推倒在地,后来被海屿村杨姓人家扛到古屋前当作石椅,碑下面朝下,以致无人知晓是什么宝贝。改革开放后,重修关西杨氏宗祠,杨姓人家又把这方通乡为老祖宗所立的舍田开湖碑重新立在祠前,作为文物,呵护有加,使子孙缅怀祖德,不忘老祖宗功德。

          海屿杨氏乃“关西夫子”杨震的后裔,入闽始祖乃闽王王审知幕僚杨沂。宋末杨仕琮乃海屿村乡贤,也是乡绅,他一生勤劳俭朴,为人正直诚实,很有义气,又知书达礼,好善乐施。他带领子孙披荆斩棘,在海屿这块沃土辛勤耕耘,在后门山开垦梨园一片,收入颇丰。又开发洲田30余田,山园百亩,靠勤致富,成为海屿“新发家”。以后,省吃俭用,他积聚财富,购置海船出海,在台湾通商做生意,又发海财,成为海屿村一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