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投稿邮箱:mwnews@sina.com
       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

        365bet娱乐网站_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_旧版彩票365下载

        http://www.zwenet.com  2020-05-28 16:53:46      【字号

          ○颜珏

          仓颉造字、蔡伦造纸,活字印刷、激光照排…书籍才广为传播;司马迁着史呕心沥血,曹雪芹写《红楼》“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……书籍凝结着前人的智慧与心血。伟大如牛顿,说自己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。而平凡如我,选择读书作为生活的方式,不仅是探求已有的知识,更是在千载岁月中寻找共鸣,隔着万重云山找到知己。

          (一)

          据说,一个人的思维方式,是由他14—15岁读的书决定的。对我来说,这本书应该是《红楼梦》。

          小时候翻《红楼梦》,起初只是看个热闹,只会在赵姨娘撒泼的时候跟着生闲气,在黛玉焚稿的时候陪几滴眼泪,感叹妙玉的“欲洁何曾洁”,学着收梅花上的雪水烹茶,学着在秋雨萧瑟的夜晚听雨声……虽是十行只能看懂五行,但我却如同“香菱学诗”那样苦心孤诣,激发起了对高雅情趣,对真善美的向往。渐渐地,出于兴趣又读了诸先生的红学研究成果,逐渐能欣赏起平儿的俏,袭人的贤,小红的精明,晴雯的风流灵巧…我不懂什么红学流派,什么探佚索隐,只是对这些人物有一种精神上的亲切吧,她们的困惑、孤独、幻想以及憧憬,那些尴尬、失落、患得患失我都曾有过,亲切且寻常。年少的我,像一个站在文学殿堂门口探头探脑的小孩,愿望真诚而美好。

          (二)

          学生时代看小说影响课业,躲在厕所里十瓦的昏黄灯光下偷看。妈妈见我待这么久在外面守株待兔,我把书往柜子顶上一放,拿下来的时候绛红色的书面上被蒙上一层厚厚的陈油,让人好不心疼。

          可能是对文字有种天然的好感与敬畏吧,也许是经验匮乏的生活中需要幻想和调剂,对那些不同时空的人的热爱与探求,使看书成为需求。有些熟稔的文字,就像记忆的标签,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翻看就能回忆起初读时激起的美好想象,或是感受到时光带给自己心智的变化,也能使我不论处于何种境地,都会找到一个心灵的榜样,用他(她)的行为来约束自己,激励自己。

          (三)

          我的父亲一直以来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工作,他引导我阅读《毛泽东选集》、《毛泽东传》、《解放文选》,又推荐《新华文摘》等杂志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,刚听到这个提法时我并没有得到很深入的理解,可是当我通过阅读,对中共党史有了一定了解,感受到前辈们前仆后继的浴血奋战的艰困与荣光时,才深深体会到政治书上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”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。很多时候,认知有限会造成不解,乃至偏见。缺乏夯实的事实依据,紧密的逻辑链条的相信是站不住脚的,是空喊口号,是空中楼阁。而要想建立起这种自行相扣、自相咬合的逻辑链条,需要广博的阅读作为基础。我们只有静下心来,细细聆听,望闻问切,才能把握住历史的脉搏,获得真知,坚定理想信念,更好服务于工作,服务于人民。

          读书作为一种志业。选择读书作为生活方式,或许没有灯红酒绿那般热闹,没有花前月下那般动人心肠,没有“一日看尽长安花”的快意,没有“王谢堂前”那样的若市门庭,但是,你的交往范围将通过书籍这一媒介超越时间、超越空间,和智者心灵相通,获得共鸣。毕竟对于读书人来讲,世间没有什么,能比得过“知己”二字。